这大概是我能想到,《前任3》成为爆款的全部原因了……
最近蹦出来一部片。
没错,就是“蹦”出来的。因为估计很多人都没想到,它能成为2018年院线电影的第一个爆款。
一言不合就开小火车
在此之前,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知道《前任1》和《前任2》是什么鬼,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要研究《前任3》的欲望。
从左到右,前任1、2、3
而当他们从电影院出来往往会被蜜汁洗脑,然后带另外一波人进去看。
难道这部电影里有某种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前任3》有多火?
不看这片,聊天你都插不上嘴
还没看过的闺蜜们一定对《前任3》充满了好奇,E姐也是,甚至觉得已经到了不看都不行的地步了。
因为仅仅一个周末的时间,E姐的朋友圈莫名其妙被刷屏。
不管是姑娘还是汉子,纷纷在票圈晒票根,两张电影票两杯可乐一桶爆米花,夹杂着三言两语的状态:哭了。
额,还有这种一个人苦哈哈去追忆前任的小可怜
这种待遇通常情况下是人员配置超一线、制作水平超精良的电影才能享受的,《前任3》难道也是这么厉害的大片吗?
主演自己都能看哭惹
可能是一种传染病,大家纷纷约上自己的ex,去电影院里“控诉”他们曾经对自己犯下的血泪罪行。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哭了”这一阵营。
他们开始追忆起自己的前任,痛彻心扉或者念念不忘,连续许多天,让E姐不得不开始重视起这部电影来。
几乎是同一时间,甚至一些不相干的聊天群里也出现了《前任3》的影子。
比如前一分钟还在说房价的走势幼儿的健康,后一分钟有人突然跑出来哭诉自己和ex的前情往事。
与此同时发生的就是《前任3》票房的飙升。
从第一天的排片18%,5500万;第二天的排片15%,8100万,一路逆袭,远远甩开了同期几部国产片。
直到今天《前任3》的实时票房数依然甩开其他院线好远
最高潮之处在于《前任3》与《星战8》之战。
在好莱坞虎《星战8》上映的首日,已经上映了一周的《前任3》豪取1.5亿票房,超过《星战8》一倍还多。第二天是《星战8》的三倍,第三天是《星战8》的四倍……
吃瓜群众大呼,mèi想到啊!
一个从来没有被看好的片,截至目前,已经超过了15亿票房,而且这个势头还未有停歇的迹象。
那到底,《前任3》为什么能这么火呢?
《前任3》为什么火?
普遍的私人性不是每个人都明白的
为了不被小伙伴们抛弃,E姐必须去看一看这部电影了。
之前是E姐有小偏见了
在看《前任3》之前,E姐特意补了补功课。这个系列是流水的女主角,铁打的韩庚和郑恺,两位先生三部片中角色的名字都是一样的。
《前任1》大概讲的是,孟云和大学同学罗茜同甘共苦相互扶持走过了13年。
罗茜也暗恋了孟云13年。不过俩人的关系都是彼此看破不说破,一个单身的时候另一个总有伴,有点有缘无分的意思。
最后两个人都找到了“归宿”,但在罗茜的婚礼上,男主才发现她就是自己没能在一起过的“前任”。
这个“前任”帮他完成了感情的成长,让曾经花心爱玩的家伙学着去“坚守一份感情”。
而《前任2》呢,大概讲的是“虽然你爱玩但是我也不要做你的备胎并且要用尽心机让你爱上我”。
第二部比第一部车开的还快。
看过的你会懂……
三部比较来看的话,《前任1》和《前任3》有些相同的地方,比如很多有过前任的胖友都能从里面找到自己在爱情面前傻乎乎的样子。
跟前两部相比,《前任3》显然是一部更“适合”的作品,适合的人群,当然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
说句简单明了的:这部电影关注的是个人情感,而这个情感,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共同性。
电影说的是两个人因为不知道什么原因的小事分手了,在一次又一次的思念与误解中,感情逐渐转淡,最终与分手而告终。
像不像我们回忆里的每一个前任关系?
我们可能不记得当初为什么分手,但我们会记得那一次的痛苦感受,以及对擦肩而过引发的美好追忆。
是的,这就是共通情感,也就是《前任3》抓住的最聪明的一点。
共通情感是没有具体事件的,因为具体事件都包含着对与错的价值判断。《前任3》很聪明地避免了去判断这件事。
分手与遗憾每个人都会有,那种对待前任的留念也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提及起来的,不然怎么会有“民国不如大清“这样的断语呢。
在这一点上,《前任3》的取向跟去年奥斯卡的那部《爱乐之城》还是有那么点相似的,《爱乐之城》的结尾也是戳破了好多人的泪腺。
但《前任3》更进一步的是它不告诉你分手的原因。
这就很厉害了,能让“对号入座”的人群达到最大化,与“梦想“的延伸不同,它更直接地切入了感情这么一个小口子里。
事实证明,冒着被误认为格局不大的风险,《前任3》的这一步走赢了。
单纯地切入个人情感这一细分领域,很多人都不会干,因为大家都说啊,“文以载道”,所以文艺作品总爱承载那么些大道理。
即便《前任3》花了大量的篇幅讲“男女看待一件事不同”这样的道理,但它的野心并不在此。
它试图打造一部“私人化”的电影。
在这个基础上你可以看到大量极其大众心理层面的叙述。
比如不断翻看曾经的聊天记录,仔细观察前任们的新照片,还有已经变成了一代人共同回忆的《大话西游》。
这样的事情总有一件是“你”做过的,于是会让观众觉得,这就是一部拍给“你”看的电影。
这其实就是一种普遍的私人性。
这个道理早在许多年前就存在着,而且在流行音乐的领域,它一直是条金科玉律。
它不说具体事件,只说状态,不搞峰回路转,只说当下,也正是因为这样,它才具有更大的普遍性,以及更可信。
在假大空盛行的当下华语影坛,后一种尤为重要,许多电影你说它“雷”,其实是因为电影的情节和台词让你觉得不可信,以致完全带入不了剧情。
更何况,它们还总爱去讲些老掉牙的道理,显得自己无所不知。
其实有时候我们对一部电影要求过多,总是要它各方面兼顾总是要它做到完美。
诚然,有些电影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但当你以这一要求在先决条件上引导电影的时候,就容易引起大而全的平庸出来。
你所看到的大部分垮掉的大片,基本上都是试图各方兼顾的结果。
而事实上我们需要的不是一锅杂烩,我们需要的是更私人化的电影。
比如一部电影只说“我曾经暗恋过一个女孩”行不行?比如说一部电影只聊“我的老板是傻X”行不行?当然行啊,我们迫切地想看呢。
专注个人情感,而不是全面兼顾,这样遍地开花,各取所需,才是未来的方向。
你喜欢什么口味的糖果?拿去就好。
在艺术层面痛心疾首?
别忘了电影首先是社交手段之一
这样说可能有很多人会不服,他们会问,《前任》一共有三部,为什么只有《前任3》能火?
一些想跟风赚快钱的人立即上马了一部类似的爱情片,想看看还能不能趁机分一杯羹。
当然不能。毕竟这里面是存在着许多偶然性的呀。
我们常说电影是门艺术,但这是从质量上来说的,而从本质上来说,电影更明显的应该是社交属性。
无论是早年卢米埃尔拍个短片邀请一堆亲友来欣赏,还是后来在电影院里上百人坐在一起听着吵架闻着爆米花的奶油味看同一块屏幕,都毫无疑问不是私人性质的。
有了卢米埃尔兄弟才有了电影和电影放映机呀
除非工作需要,不然谁看电影的时候不会强行拉一个小伙伴呢?
在这个基础上,一部电影的火不火,唯一的指标就是看它有没有可持续的话题了。
我们来看2017年的几部“黑马”作品。
《冈仁波齐》上映之前没人认为它能火起来,但事实上,它上映之后带起了各种话题,坐个地铁都能听见有人在讨论西藏啊朝圣啊什么的。
《战狼2》就更不用说了,打心底的民族自豪感,赶上了国际事件,这个片的话题引起的争议都上升到了“中国人”的争论。
至于《芳华》,撤档才不是什么重大事件。它能够引起那样的反响完全是因为历史,可能你也看到过一群老人衣着整洁地进了电影院。
归根结底,这些“爆款”啊“黑马”啊,都是因为触动了某一批人的某个神经点,而这一点引起了公众的注意,于是星星之火,瞬间燎原。
《前任3》很显然地是具有90后感情共通性的,但这只是传播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就在于它所触发的社会话题了。
在这方面,它能在各种地方引起广泛的讨论,所以这种影响就顺势扩展到了90后的群体之外。
娱乐项目越来越多的妈妈辈居然也会闻声跑到电影院去看
再加上票房这么火爆,好多胖友都会想看看它到底哪里这么有魅力。所以它很容易就变成了一个全民事件,在一个全民事件面前,如果你不去了解,显然就out了。
这不仅仅是没有话题或者插不上嘴的难堪,甚至于还有一些被边缘化的担忧。所以《战狼2》能突飞猛进,《前任3》也能高唱凯歌。
而从此之后,你就显然不能只用电影的质量来考量它了,它已经涉及到了社会层面的问题。
事实上也是这样,去看《前任3》和去看《嘉年华》的心态肯定是不一样的。
《前任3》像是去参加一场聚会,看完后三三两两回忆青春,目的已经达到。
而《嘉年华》则不一样,你可能还会关注它的镜头语言与性侵危害,而这些都是大家可能都不愿意去聊。
所以为什么春节档的电影无论质量如何总能取得很高票房?
那根本是因为这个社交属性已经完全遮盖了艺术属性嘛,你走亲访友逛街购物,春节档电影就是无年龄差的谈资神器。
当然,《前任3》的厉害之处在于我们并不是谈论电影本身,而是回忆前任。
谁没有个前任呢?
E姐结语
各位文艺青年也不必着急,眼看着《前任3》的票房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无敌就为这个市场担忧了,大可不必,这其实才是正常形态。在任何国家,都有这种小爱情片逆袭大制作的先例,这是无可复制的。
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电影院各取所需,这种状态才是健康的,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莎士比亚。关注每一个小切口的个人,才是我们需要的。
在大叙事电影横行的当下,“个人”其实是需要关怀的一类弱势群体。
上一篇:
用电影改变国家的男人又回来了,这次的题材在印度除了他没人敢拍
推荐阅读:
-今天头条の主笔-
你的小仙女E姐,无所不能的大白,路过的一只油梨
美编:玲珑
E姐复更以后,还有很多失散的小伙伴没有找到这里,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各位随手转发,让更多失联的小伙伴看到我们,谢谢大家,明天见❤️